據(jù)統(tǒng)計,2017年全國大閘蟹總營銷額為778億元。其中,陽澄湖大閘蟹約為300億元,占比40%。但去年陽澄湖大閘蟹的真實產(chǎn)量為1600噸左右,市值差不多只有3億元。據(jù)此推算,目前市場上99%的陽澄湖大閘蟹是冒牌貨。(9月24日《新京報》)
近年來,市場上銷售的陽澄湖大閘蟹“九假一真”,早已成市場尷尬共識。隨著陽澄湖大閘蟹知名度越來越高,假冒手法越來越多元化。從“早產(chǎn)蟹”“洗澡蟹”“旅游蟹”“過境蟹”“親戚蟹”,到假蟹防偽環(huán)、假出產(chǎn)地證明、假專賣店,甚至假“蟹劵”,一條龍服務(wù),宛然產(chǎn)業(yè)化。線下實體店,線上專賣店,“陽澄湖大閘蟹”橫行市場,但消費者花大價錢買到的是否正宗陽澄湖特產(chǎn),只有天知地知螃蟹知。
多年前,當(dāng)?shù)赜嘘P(guān)部門曾開展打擊假冒陽澄湖大閘蟹活動,遺憾的是,這些打擊雷聲大雨點小,高舉輕放,收效不大,假冒活動反而乘機愈演愈烈,正宗陽澄湖大閘蟹占比越來越小,直至約1%。如今,又到秋蟹上市時,冒牌陽澄湖大閘蟹又上媒體頭條。從近期輿論動向看,當(dāng)?shù)卣幢粍?,并沒有出臺針對假冒陽澄湖大閘蟹的強力打擊措施。人們不禁要問,99%大閘蟹都被假冒了,陽澄湖為何不生氣?
如此大量陽澄湖大閘蟹是“李鬼”,打假不力是根本原因,有關(guān)部門難辭其咎。這里有造假成本太低、打假成本太高的因素,有法不責(zé)眾的困境,也有“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憂慮,擔(dān)心消費者“錯殺”正宗大閘蟹。而更重要的,恐怕是當(dāng)?shù)乩尕P(guān)方與各式假冒活動有了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他們借助“東道主”地利優(yōu)勢,與不法假冒行為有意無意地進行“勾兌”。很難想象,像“洗澡蟹”之類的近乎明目張膽的假冒,沒有當(dāng)?shù)厝说呐浜峡梢酝瓿伞T诋?dāng)?shù)赜行┤丝磥?,大閘蟹真假或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東道主”在假冒“大蛋糕”中分到多少杯羹??梢哉f,假冒陽澄湖大閘蟹,事實上已捆綁了當(dāng)?shù)卦S多個人和團體的利益。如此一來,必然投鼠忌器,打假難免演變成“假打”。
任何假冒產(chǎn)品都是違法的,假冒陽澄湖大閘蟹也不例外。任由冒牌大閘蟹行銷于市,不僅傷害消費者權(quán)益,破壞市場秩序,陽澄湖大閘蟹品牌價值也必然受損,最終妨礙當(dāng)?shù)仞B(yǎng)殖業(yè)健康發(fā)展。一個國家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99%是冒牌貨,不可思議。因此,面對大閘蟹被大量假冒的殘酷現(xiàn)實,陽澄湖沒有理由不生氣,必須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該出手時就出手,還消費者以安心,還市場以公正,也還正品陽澄湖大閘蟹以“公道”。(徐林生)(紅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