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专区人妻曰韩精品二区_精品人妇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白丝白浆无码性色_2019国产午夜福利精品理论片

女生戴耳機睡覺致耳朵流血 你戴對耳機了嗎?
發(fā)布時間:2023-10-13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點擊:697584
  近日,一條關于“19歲女生戴耳機睡覺致耳朵流血流膿”的新聞引發(fā)了關注。山東青島19歲女生小張因右耳疼痛伴有流血流膿前往醫(yī)院就診,被診斷為外耳道炎。如今,耳機成為年輕人的日常“掛件”,但不恰當?shù)拇鞫鷻C習慣正在悄然損害我們的聽力,如何做好預防?湖南省職業(yè)病防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醫(yī)師李瓊瑛進行了解答。
  
  耳朵脆弱,聽力損失不可逆
  
  據(jù)報道,小張自述每天戴藍牙耳機近十小時,上周睡覺時右耳戴著藍牙耳機,起床之后就有些疼。兩天后,耳朵連同下顎、右耳疼痛難忍,后來右耳開始流血、流膿,甚至聽不見聲音了。
  
  “根據(jù)熱搜事件的描述,戴耳機后耳朵流膿,應該是由于耳機壓迫外耳道引發(fā)炎癥導致。”李瓊瑛介紹,長時間、高音量使用耳機對耳朵的損害,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種:一是易引發(fā)外耳道炎癥,就如新聞中的張同學。耳機對外耳道皮膚的摩擦壓迫,導致皮膚和皮下組織局部充血、腫脹,加上睡覺時右側臥體位,局部壓迫更甚,進而加重皮膚的損傷,由此引發(fā)耳痛、耳鳴,甚至流膿等情況。此外,因為洗澡進水、油性分泌物等情況,耳道內難以保持時時干爽,戴耳機時耳道內便形成了一個相對密閉的環(huán)境,容易導致病菌滋生,從而導致炎癥感染的進一步加重。
  
  以上現(xiàn)象對耳部造成的損傷還是可逆的,停止不當使用耳機的行為,通過積極治療能恢復健康。然而,若長時間處于強噪聲(大音量的音樂也是噪聲)環(huán)境中,內耳聽覺器官會出現(xiàn)不可逆的損傷,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失,聽力將無法恢復,需要格外注意。
  
  有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出現(xiàn)一些癥狀來提醒自身可能出現(xiàn)了問題,只不過很多時候被大家所忽略。比如能聽到別人說話卻總是聽不清楚說什么,說話時會不知不覺提高自己的聲音,在看電視時會把音量開得比較大,有些單耳聽力受損者會習慣性地偏頭聽聲音等等,其實都是聽力受損的表現(xiàn)。
  
  耳機種類繁多,都需合理使用
  
  目前市場上耳機種類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比如入耳式、掛耳式、頭戴式,還有骨傳導式。這么多類型的耳機,哪種對聽力損害更???“無論是哪種耳機,只要是長時間高音量使用,都會對聽力造成損害,無一例外。”李瓊瑛指出,對聽力造成損害的罪魁禍首主要是不正確的耳機佩戴習慣。
  
  在傳導方式上,入耳式、頭戴式等耳機屬于氣傳導,骨傳導式耳機屬于骨傳導。人類的聽覺系統(tǒng)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以及聽神經(jīng)。外耳負責收集聲波,中耳負責把聲波傳遞給聽神經(jīng),再傳到大腦神經(jīng)的聽覺中樞,從而形成聽覺。氣傳導需要經(jīng)過外中內耳三個部分,才能完成聲波的傳遞,而骨傳導直接跳過外耳收集和中耳傳導部分,直接通過顱骨抵達耳蝸神經(jīng)接收。
  
  不少人認為骨傳導耳機對聽力沒有損害,實際上這是不對的。耳機對于聽力的損害,屬于一種噪聲的損害,造成耳蝸毛細胞的損傷。所以一旦長時間、高音量使用耳機,無論是什么類型耳機、什么傳導方式,聽覺系統(tǒng)損害都難以避免。但李瓊瑛介紹,從衛(wèi)生和舒適度的角度來說,骨傳導耳機相對具有優(yōu)勢。
  
  怎樣合理佩戴耳機?李瓊瑛表示,國際上已有公認“60—60原則”,即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xù)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
  
  “突聾”年輕化,治療須及時
  
  最近,熱播劇《裝腔啟示錄》女主角唐影因為高強度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壓力,患上了突發(fā)性耳聾。這一情節(jié)引發(fā)了網(wǎng)友熱議,究竟什么是突發(fā)性耳聾?李瓊瑛解釋,突發(fā)性耳聾簡稱“突發(fā)性聾”或“突聾”,是指突然發(fā)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jīng)性聽力損失,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單耳聽力下降,可伴有耳鳴、耳堵塞感、眩暈、惡心、嘔吐等。
  
  突發(fā)性耳聾近年來出現(xiàn)了年輕化趨勢,過度疲勞、高度緊張、睡眠不足、耳朵血管收縮導致缺血缺氧等原因都可能引發(fā)突發(fā)性耳聾。如果在72小時內出現(xiàn)聽力突然下降,并且下降超過30分貝時,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延誤治療會對聽力造成嚴重損害,甚至造成永久性耳聾。
  
  李瓊瑛提醒,這幾類人發(fā)生“突聾”的風險相對更高:中老年人,或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或動脈粥樣硬化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經(jīng)常熬夜、有睡眠障礙的人以及過度疲勞者;工作生活的環(huán)境較為嘈雜的人;口服耳毒性藥物者(如慶大霉素、鏈霉素、紅霉素等)
  
  李瓊瑛建議,避免突發(fā)性耳聾,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盡量減少佩戴耳機的時間,尤其是少用入耳式耳機;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洗澡、游泳時盡量保護好耳朵,及時處理進水;進行定期體檢,如有耳鳴、耳悶時要及時就診。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聽力?首先是不去或者少去噪聲大的環(huán)境,如歌廳、KTV、燃放煙花鞭炮等地方。如果實在無法避免,可以用手指頭塞住耳朵做好保護,防止過大的噪聲震破鼓膜、聽骨鏈等耳部結構。
  
  對于長期接觸噪聲的職業(yè)人群,務必正確佩戴隔絕噪聲的保護耳罩或者耳塞。防護裝備是減少噪聲對聽力影響的有效方式,合適的防護耳罩或耳塞可以減輕外界噪聲,降低對聽力的傷害。
  
來源:長沙晚報
記者:傅容容 通訊員 文娜 實習生 王希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