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8日電 (記者 李純)在第二十四個世界心臟日(2023年9月29日)來臨之際,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汪宇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希望更多人關注心臟瓣膜病及其危害,提高篩查、鑒別能力,為健康生活保駕護航。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汪宇鵬。受訪者供圖
汪宇鵬介紹說,目前我國約有2500萬人患有心臟瓣膜病。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到2025年,這個數字預計將突破4000萬。心臟瓣膜病可能造成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從臨床表現看,以最常見的主動脈瓣狹窄為例,可能造成胸痛、呼吸困難、暈厥等情況發(fā)生。
什么樣的人群易罹患心臟瓣膜病?汪宇鵬表示,心臟瓣膜病與年齡密切相關,6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明顯提高。在7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每8個人就有一人可能患有中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對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定期進行專門體檢尤其是心臟彩超篩查,對于篩選、發(fā)現相對早期的心臟瓣膜病非常有幫助。
此外,既往有心臟疾病病史尤其是心臟瓣膜病病史或是家族病史的人群,是心臟瓣膜病防控的重點人群?;加懈哐獕?、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其心臟瓣膜的衰敗速度會相應增快,也需得到重點關注。“還有就是風濕熱,可能現在年輕人對于風濕熱、風濕性心臟病非常陌生,這其實也是可能引起心臟瓣膜病高發(fā)的一類基礎疾病。”汪宇鵬說。
還有一類是合并先天畸形的心臟瓣膜病,例如常見的主動脈瓣的二瓣化畸形,這類疾病起病相對較早,可能不到60歲就會出現問題。針對這部分人群,汪宇鵬指出,做好篩查工作非常重要,在年輕時就要進行相應的檢查,“聽聽有沒有心臟雜音,通過超聲看看有沒有瓣膜疾病”。
談及如何防治心臟瓣膜?。客粲铢i指出,心臟瓣膜病與年齡、慢性疾病均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對慢病進行控制,把血壓、血脂、血糖控制好,調理生活方式,將有助于心臟瓣膜病的防治。
對于已經發(fā)現患有心臟瓣膜病的人群,汪宇鵬也指出,要根據患者的疾病輕重程度采取不同的、相應的措施。對于仍是輕度或輕中度瓣膜狹窄的人群,做好定期隨訪,避免感染,防控好慢性疾病即可。
“如果已經到了中度或者中重度狹窄,我們就要非常仔細地評估患者有沒有出現臨床癥狀,包括呼吸困難、暈厥、胸痛等等。”汪宇鵬表示,如果已經發(fā)現中重度瓣膜狹窄并且出現了相應癥狀,就要采取積極的控制措施,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這位專家介紹說,當前對抗心臟瓣膜病,醫(yī)務人員手中有了更多的“武器”,治療方式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是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癥狀,但是對于心臟瓣膜病物理性反流或者梗阻等癥狀不能完全解除;
二是進行外科手術治療,這也是治療心臟瓣膜病的經典方式;
三是近些年發(fā)展迅速的經導管的手術治療,即對主動脈瓣疾病包括二尖瓣疾病、三尖瓣疾病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基礎疾病的患者不能耐受大創(chuàng)傷、全身麻醉基礎上的外科手術,對于這部分人群,微創(chuàng)手術的治療方式為他們提供了新的選擇。
汪宇鵬還表示,經導管的治療方式又包括自膨脹式股動脈瓣的瓣膜(自膨瓣)和球擴式主動脈瓣的瓣膜(球擴瓣)兩類。“目前在國內,無論是自膨瓣還是球擴瓣都發(fā)展得非常好,也給我們的日常治療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武器’。”
汪宇鵬還記得曾經接診一名自外地來京的患者。這名患者當時出現了呼吸困難的癥狀,夜間甚至不能平臥。在看過相關科普節(jié)目后,他發(fā)現自身癥狀與節(jié)目中描述得非常相像,便主動到北醫(yī)三院就診,經心臟超聲檢查,確診為主動脈瓣疾病。在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的微創(chuàng)置換手術后,患者的身體狀況得到顯著改善。“他也非常高興,回到老家以后還給我們發(fā)來消息,對我們表示感謝。”
除了疾病本身危險性高,心臟瓣膜病的另一個防治難點便是公眾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尚待提高。汪宇鵬說,值此世界心臟日來臨之際,希望能將心臟瓣膜病的相關知識傳播給更多人,讓更多人看一看、查一查,盡早篩查心臟瓣膜病并及時干預,為健康生活保駕護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