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立委”補選,民進黨毫不意外再敗。連同去年11月的“九合一”選舉以及12月的嘉義市長延選,這已是民進黨遭遇的三連敗。
這次補選是為了填補蔣萬安因參選臺北市長而辭去的“立委”席位,由國民黨的王鴻薇對陣有“小英男孩”之稱的民進黨人吳怡農。據《中國時報》9日報道,此次臺北市第三選區(qū)補選,投票率僅43%,結果王鴻薇以多出5780票的優(yōu)勢擊敗吳怡農,為藍營守住重要一席,也保住臺北市長蔣萬安的“本命區(qū)”。王鴻薇稱,這場選舉是臺北市長選舉延長賽,成功接棒讓市長蔣萬安拼市政沒有后顧之憂,更對2024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和“立委”選舉打下一劑強心針。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稱,國民黨不會有一絲一毫自滿。
民進黨代理主席陳其邁9日稱,民進黨虛心接受結果?!堵摵蠄蟆?日稱,這次補選投票率不高,依過去經驗,這意味著藍綠都得靠基本盤取勝,但嘉義市長延選和臺北市第三選區(qū)補選的結果都對民進黨不利,表明連綠營基本盤也看不下去民進黨的作為,投票率低落。文章認為,這一波藍強綠弱和民進黨屢戰(zhàn)屢敗,更多的不是國民黨支持率擴張,而是民進黨自我沉淪所致。
緊接著南投“立委”補選將在3月4日登場,聯合新聞網9日直言,“幾乎可以預期民進黨會輸”。“立委”辦公室主任黃世安9日撰文稱,從政治現實面而言,此次與3月的“立委”補選結果,對接下來的“立法院”政治生態(tài)幾乎不會有任何影響。但綠營連敗所引發(fā)的政治骨牌效應,對藍綠兩黨內部權力結構與路線之爭,甚至2024年選舉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更可怕的是,政黨一旦進入敗選循環(huán)階段,不論政策好壞都將失去論述的正當性與民眾的關注度,也不具理性討論的意義,“讓整個政黨彌漫著失敗主義,只能坐以待斃,等待對手出錯”。
《中國時報》9日稱,此次吳怡農一改民進黨臺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的打法,有爭議的黨內人士一概謝絕站臺,也不見蔡英文“轟炸式輔選”。但從選舉結果來看,無論是敗選檢討,還是民進黨當局發(fā)紅包籠絡民心,各種手段統(tǒng)統(tǒng)失效。民進黨選戰(zhàn)三連敗,反映的是選民對其的失望與怒火,吳怡農的敗選是選民給民進黨的第三次警告,提醒執(zhí)政者“檢討不能只是說說而已”。文章稱,蔡英文承諾的行政部門改組“支票”,如果屆時還是換湯不換藥,未來勢必將繼續(xù)吞敗。(程 東)
來源:環(huán)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