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2月3日電 (楊娜)一塊普通的青磚經過全國勞動模范、臨夏磚雕省級非遺傳承人沈占偉之手,牡丹“開花”,鳥兒“歌唱”,走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街頭,建筑物上豐富多彩的磚雕隨處可見。磚雕藝人用刻刀作筆、青磚為紙,“復刻”世界。
臨夏磚雕亦稱河州磚雕,是和建筑物緊密結合的一種實用藝術,成熟于明清時期,到近代又吸收了繪畫、木雕的藝術特色,使這一民間藝術形式更加完美。2006年5月20日,臨夏磚雕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小喜愛繪畫的沈占偉,搜集一切可以用來繪畫的工具,用簡陋的蠟筆、煙盒裝訂的圖畫本,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為生活所迫的年月里,沈占偉在做泥瓦工的間隙,也要堅持去家族里做磚雕的老人那里學藝。
開始正式拜師學藝,沈占偉從打磨磚塊、替師傅磨刻刀開始干,只為學到磚雕技藝。“我有繪畫的功底,比較擅長雕刻前的構思和設計,只要能在磚上畫出來,我就能刻出來。”沈占偉認為,如何在一塊磚上刻出滿意的作品,構思非常重要。
據沈占偉介紹,刻雕工藝包括打磨、構圖、雕刻、細磨、過水、編號、拼接安裝、修飾等八道程序,制作工具有折尺、鋸子、刨子、鏟、鏨、刻刀等,其中鏟、鏨和刻刀又隨工藝要求分輕重、大小、長短、刃口寬窄薄厚數種。
他說,一名成熟的磚雕手工藝人,從挑選一塊合適的磚開始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于他而言,敲一敲磚體,僅憑聲音他就能分辨出這塊磚是否適合用作雕刻。“如果磚選不好,后續(xù)雕到一半會開裂,手藝人就前功盡棄了。”
“雕刻技法主要有陰線刻、凹面線刻、凸面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鏤空式透雕等種類。”沈占偉認為,這是臨夏磚雕藝術的精華所在,一幅磚雕往往由三四層圖案構成,重重疊疊,有極強立體感。
多年來,他在潛心研究臨夏磚雕的創(chuàng)新、設計、雕刻的基礎上,首創(chuàng)開發(fā)出了可拆移磚雕和一系列臨夏磚雕微雕作品。他的其中一個作品《博古架》采用臨夏磚雕鏤空雕、圓雕、深浮雕、減地平雕等高難技法,以牡丹、荷花、鼎、如意等奇珍異寶為題材,寓意“和睦平安”“必定如意”,作為第10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品展出。
除了精進自己的技藝,沈占偉作為臨夏磚雕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努力培養(yǎng)后繼人才。2006年12月他擔任臨夏神韻磚雕有限公司經理、藝術總監(jiān),將生產車間和一線當作自己的課堂,為更多熱愛磚雕藝術的人傳道解惑。
2015年,經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沈占偉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沈占偉成為領辦人。2020年,工作室晉升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沈占偉認為,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為這項千年技藝能夠傳承下去提供了平臺,能夠把好的設計、構思都集中起來,做好人才培養(yǎng)。但是“高仿假冒”磚雕產品增多,讓磚雕制品的市場良莠不齊,沈占偉擔憂這門技藝在不遠的將來會失傳。
沈占偉說,市面上大量出現的機器大批量用水泥生產的磚雕作品,質量參差不齊。批量化生產的“假冒”磚雕作品嚴重影響了臨夏磚雕的品牌,讓雕刻一個作品動輒需要數月的手藝人無奈至極。“手藝要傳承,手藝人要能靠這個技藝養(yǎng)家糊口。市場再不整頓,手藝人就沒有創(chuàng)作熱情了,傳承這門費時費力的技藝就無從談起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