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辭舊去,?;⒂聛?。農(nóng)歷虎年就要到了,我們一起來欣賞與虎有關的老物件,了解與虎有關的故事。
瑞虎佑安
虎是十二生肖中僅有的猛獸。說到猛獸,我們還會想到獅子,但獅子為什么不在十二生肖中呢,原因或許在于獅子是從域外而來的,老虎卻是產(chǎn)自中國本土的。
老虎是貓科動物,有九個亞種,其中有五種分布在中國,分別是東北虎、新疆虎、華南虎、印支虎、孟加拉虎,東西南北都能見到老虎,古人對虎毫不陌生,虎的形象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各種器物上。
國家博物館正在展出的“瑞虎佑安:2022新春展”中,有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銅虎鎣。這件青銅器上的銘文,告訴世人它是一件鎣,專家認為鎣就是盉,只是一個事物的兩種不同叫法。這件青銅器通高25.3厘米,三只蹄形足穩(wěn)定支撐器身,器蓋上盤踞著一只威風凜凜的老虎,露出整齊的牙齒。老虎的尾巴翹成一個圓孔,龍首狀的鋬上也有一個圓孔,應有鏈條連接,今已不存。器身上還有一道較長的流,它被匠人做成了伏虎的樣子。因為器蓋和流部都有老虎紋飾,所以就叫它虎鎣了。
虎鎣的用途為何,一種說法認為它在“沃盥禮”中與盤配合使用。我們今天吃飯前都要先洗手,古人也是這樣,而且更加莊重講究。一人持鎣或盉,里面裝水,將水緩緩倒出,另一人用水洗手,水落入到盤中。文物大家孫機則認為虎鎣這么精致的器物用來裝水可惜了,它應是用來裝郁金汁的,這是制造那時用來敬神的最名貴的酒不可缺少的原料。
虎鎣是清宮舊藏器物,它原本妥善陳列在圓明園中,直到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洗劫圓明園后,又一把火燒毀了這座“萬園之園”,海量文物被當成了侵略者的戰(zhàn)利品離開了故土。英國皇家海軍陸戰(zhàn)隊軍官哈里·埃文斯將虎鎣劫回英國,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2018年3月,虎鎣出現(xiàn)在了英國一家拍賣行的網(wǎng)站上,國家文物局要求該拍賣行撤拍遭到拒絕。4月,一位神秘的買家拍下了虎鎣,表示愿意無條件捐贈給國家文物局。6月,國家文物局決定在堅持流失文物所有權的前提下,開展文物接收工作。11月,虎鎣回到闊別158年之久的故土,隨后入藏國家博物館。
我們有個成語“放虎歸山”,不妨跳脫傳統(tǒng)理解,從新的角度進行解釋,老虎來自山林,是山林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養(yǎng)育了它,在山林中它最感到自在,強將其挪動到其他地方,它便會感到不自在?;⒓热绱?,虎鎣何嘗不是如此,那些流失文物又何嘗不是如此。
如虎添翼
老虎高居食物鏈的頂端,它追逐獵物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老虎的出現(xiàn)引得人們的注目,而注目之中又帶著幾分恐懼。老虎是力量的象征,往往與軍事聯(lián)系在一起,如古人常用“虎賁軍”來命名最精銳的軍隊,“賁”就是“奔”,早在周朝滅亡商朝的牧野之戰(zhàn)中就有虎賁軍,周武王“有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
古代調(diào)動軍隊的憑證也做成老虎的樣子,故有“虎符”之稱。國家博物館收藏了一件秦朝的虎符,虎符上有十二個用篆書寫的金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虎符從中間一分為二,右符掌握在皇帝手上,左符掌握在駐扎陽陵的軍隊負責人手上,皇帝要調(diào)動軍隊時,由使臣持右符到當?shù)嘏c左符驗合。今天我們還有一個成語“若合符節(jié)”來說明這件事。
戰(zhàn)國時代,魏國的信陵君因為無法弄到另一半虎符而大為苦惱。這是公元前255年的事,秦國軍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出晉鄙率軍前去救趙,但魏王懾于秦軍之威,令晉鄙中途停下。魏國軍隊遲遲不到,可把趙國急壞了,信陵君的姐姐嫁給了趙國的平原君,平原君責備魏國不講義氣,重情重義的信陵君打算率自己的門客與秦軍決一死戰(zhàn),這是以卵擊石之舉。好在信陵君的門客之一侯嬴想出了一個法子,信陵君對魏王寵信的如姬有恩,請她從魏王身邊偷出另一半虎符,這樣就能發(fā)兵救趙了。信陵君依照此法,果然獲得了另一半虎符,趕到前線取代晉鄙指揮魏國軍隊擊退了秦軍。這就是“竊符救趙”的故事。
老虎是陸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之一,如果老虎有翅膀的話,它也會在天空中稱雄。我們有“如虎添翼”這個成語,形容一個本身有強大實力的人獲得幫助后更加強大。古代文物中也可見到添翼之虎,西安臨潼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是一件秦漢時代的鎏金翼虎。
這件文物長21.1厘米,呈爬行狀,虎的身軀修長,尾巴翹起,雙眼由紅寶石點綴,最醒目的是虎的肩上長出雙翼,更加增添虎的威武氣勢。秦漢時代高足家具還沒有普及,人們席地而坐,在席子四角安放席鎮(zhèn)避免席子弄皺,這件鎏金翼虎也很有可能是席鎮(zhèn)。
古人在想象中為許多動物插上了翅膀,這是他們對于天空的一種向往。古代希臘有一種叫格里芬的神獸,獅子的身軀加老鷹的頭和翅膀,將陸地與天空中的王者融合在了一起。格里芬經(jīng)由草原絲綢之路,從域外傳播到了中國,在古代墓葬中時有發(fā)現(xiàn),體現(xiàn)了東西文明的交匯。
虎踞龍盤
1949年,人民解放軍突破長江天險,占領了南京城,毛澤東寫下一首七律,詩云:“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古往今來,人們常用“虎踞龍盤”來形容南京城的地理形勢,所謂“鐘阜龍蟠,石城虎踞”是也,鐘山如龍一樣屹立在城池的東面,清涼山上的石頭城像虎一樣蹲在城池的西面。石頭城系孫權所建,是一處軍事要塞,后來孫權稱帝,定都建業(yè)(即南京),在今天南京市區(qū)又修建了一座都城,這座城池南邊開五座門,北邊開一座門是為玄武門,東邊開一座門是為蒼龍門,西邊開一座門是為白虎門。
古人將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與特定的四種動物聯(lián)系在一起,即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這四種動物合稱“四神”或“四靈”。在城門、道路、建筑等命名上,古人廣泛采用“四神”的名字,而“四神”的形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文物上。
在揚州博物館推出的虎年生肖藝術展上,觀眾可以見到一件出土于儀征的西漢彩繪羽人四神紋漆翣(原件極為脆弱,展出的是復制品)。翣是一種儀仗用扇,可以遮擋風沙與陽光,可以遮擋注目的眼光,將不愿被別人看到的事物隱藏在身后。這件厚度僅0.9厘米的漆翣,正反兩面都畫滿了紋飾,展現(xiàn)了漢朝人高超的手工技藝。
漆翣正面繪制了“四神”的形象,我們將視線聚焦在其中的老虎上,一個長著翅膀的羽人駕馭老虎,老虎怒目圓睜,虎口大開,露出鋒利的牙齒,嚇得前面一只也有點像老虎的異獸倒在地上,四爪朝天,臉上露出害怕的表情。兩只動物的表情極其生動,尤其異獸的表情讓人忍俊不禁,觀眾就仿佛是在這件文物上看了一出戲。在古人看來,威猛的老虎只要得到了控制,不僅不能傷害人,而且能為人嚇跑有害之物,上述畫面說明了這一點,給小孩穿的可愛的虎頭鞋也說明了這一點。
我們再來看陜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隋朝銅鏡,內(nèi)圈按方位排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外圈分十二小格,刻出十二生肖,兩圈之間有一圈文字,“镕金琢玉,圖方寫圓。質(zhì)明采麗,菱凈花鮮。龍盤匣內(nèi),鸞舞臺前。對影分笑,看妝共妍。”銅鏡銘文大多寓意吉祥,這面也不例外,贊美銅鏡本身的質(zhì)地優(yōu)良,祝愿銅鏡的使用者美麗開心。
在銅鏡上,“四神”不僅與十二生肖同時出現(xiàn),還會與八卦等同時出現(xiàn)。已有學者指出,可以將一些銅鏡的鏡面設想成天空,選用的紋飾及其擺放的位置都是有意義的。古人仰觀天象,觀測到了二十八星宿,按照方位分成四組,西方的七座星宿連在一起就像是虎,以此類推,這也許就是“四神”的由來。
將天上的事物搬到人間,將自然的法則運用到人事中,這正是中國人獨特的“敬天法地”的思想。
虎虎生風
古人對于老虎的態(tài)度有畏懼者,唐朝詩人張籍有一首《猛虎行》:“南山北山樹冥冥,猛虎白日繞林行。向晚一身當?shù)朗?,山中麋鹿盡無聲。年年養(yǎng)子在深谷,雌雄上山不相逐。谷中近窟有山村,長向村家取黃犢。五陵年少不敢射,空來林下看行跡。”猛虎咬食村民的黃牛,村民拿老虎沒辦法,那些叫嚷著仗劍走天涯的五陵少年,也不敢射虎,只敢看看老虎走后留下的痕跡。
也有毫不畏懼老虎者。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戶曉,我們不必再說。漢朝“飛將軍”李廣也不怕老虎,有一日他外出打獵,在草叢中隱約見到一只老虎,拉弓射虎,湊近一看卻不是虎,而是一塊大石頭,箭深深沒入到石頭中,可見李廣力量之強。李廣想看看自己在明知這是塊石頭的前提下,能不能把箭射入石頭,結果卻是失敗了,后人因此引申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道理。據(jù)說李廣還將夜壺做成了老虎的樣子,這就是“虎子”的由來。在許多博物館都能見到六朝時代的青瓷虎子,這時的老虎全無威風可言。
老虎作為百獸之王,傲然獨尊,也會讓人心生羨慕,希望自己如虎一樣強大自信。故宮博物院收藏了徐悲鴻早年畫的一幅《虎圖》軸,畫面中老虎臥在石上,正扭頭回眸遠眺,盡顯王者姿態(tài)。徐悲鴻是1918年完成這幅畫的,當時他23歲,在美術界小有名氣,懷抱一個大夢想,一個改良中國畫的夢想,這一年他發(fā)表《中國畫改良論》,說“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但他此時對西畫了解還不深,也是在這一年底,他獲得了公派留學法國的資格。1918年的徐悲鴻如虎一樣風姿勃發(fā)、躊躇滿志,眼前正有一番大事業(yè)有待自己開拓,而這一事業(yè)會載入史冊。
徐悲鴻這幅畫也是友情的見證。畫上有徐悲鴻的自題,1918年,馬衡向徐悲鴻贈送了漢魏書法拓片,馬衡是徐悲鴻的好朋友,一位著名的金石家,長期在故宮博物院任職。徐悲鴻得此厚禮喜不自勝,自然要有所表示,遂精心繪制了這幅《虎圖》軸送給馬衡。
在農(nóng)歷虎年即將到來之際,借這幅《虎圖》軸的寓意,祝讀者朋友——
心有猛虎,勇猛精進大有為;
細嗅薔薇,仁民愛物真善美。(易舜)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