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糖飲料風險大,請謹慎吃糖
近日,新加坡禁止在媒體上播放高糖飲料廣告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一時間,高糖飲料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眾所周知,高糖飲料不利于人體健康,會導致肥胖、齲齒等疾病。
關于糖,在生活中該如何辨別高糖飲料?如何控制攝糖量呢?
高糖飲料可導致痛風
高糖飲料一直是讓人又愛又恨的一種飲品,愛的是他的甜美,恨得是他的能量。
美國食品技術協(xié)會高級會員、科學松鼠會成員、科普作家云無心表示,攝入過量的糖,其熱量散發(fā)不出去,最容易導致肥胖,而伴隨而來的,經(jīng)常還會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血脂異常等疾病。這也被稱為“代謝綜合征”,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同時,殘留在口腔中的糖會產(chǎn)生有機酸,而這些有機酸就會腐蝕牙齒,造成齲齒。
此外,高糖攝入還會造成痛風。云無心說:“增加糖的攝入量會伴隨血液中的尿酸升高,這可能是源于肥胖,也可能是因為胰島素抗性降低,但無論因為什么,血尿酸升高都會增加痛風的發(fā)生風險。”
日常少喝甜飲料
日常生活中,糖攝入是不可避免的。
食品與營養(yǎng)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世界衛(wèi)生組織限制的是游離糖,主要是指生產(chǎn)商、廚師或消費者自己,在食品中添加的單糖、雙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分,高糖飲料中的糖也是被限制的糖,應該少喝。
對于糖的攝入量控制,世界衛(wèi)生組織強烈建議成人和兒童游離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總能量的10%以下,最好是能夠進一步控制在總能量的5%以下。對1-2歲的孩子來說,每天的糖攝入量最多不應超過30克;而對4-6歲的孩子來說,最多則不應超過40克。對于成人來說,每日游離糖的攝入量應在25-35克,最多不應超過50克
出于對身體健康的考慮,阮光鋒建議大家日常盡量不喝或少喝甜飲料。
喝果汁不如吃水果
為了避免高糖飲料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很多人會選擇標稱低糖或無糖的飲品來替代,這些產(chǎn)品是否真的無糖低糖?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去辨別呢?
云無心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中國國標不強制標注含糖量。消費者可以看碳水化合物含量,再結合配料表判斷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不是糖。
阮光鋒也表示,“高糖”不是法規(guī)定義,對于號稱“零脂肪”、“低糖”或“無糖“的食品,要注意看它的成分和營養(yǎng)素含量。
此外,阮光鋒還強調(diào),人們常認為安全的鮮榨果汁也并非那么健康。水果中的糖,如果是在水果里,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果汁中的糖,榨汁后就屬于游離糖了,是屬于限制的糖,不如直接吃水果。
新京報記者 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