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看上去有些平凡的形象,在影片中卻充滿生命張力
除了細(xì)膩的情節(jié),辨識度很高的女演員也是日本電影的看點。這些看上去很日常、平凡的銀幕形象,卻充滿生命張力,為日本電影中生活多樣性與真實質(zhì)感背書。
今年初,日本推出了一項針對女演員受歡迎程度的調(diào)研,幾部近年日本電影中的女演員紛紛入圍:《小偷家族》中身材微胖,被評價為“長著一張路人臉”的安藤櫻;《日日是好日》里眼睛不大臉型偏長的黑木華,長著肉嘟嘟小短臉的多部未華子;《漫長的告別》中笑不見眼的蒼井優(yōu)等等,都榜上有名。
這些備受觀眾歡迎的女演員在人群中并不驚艷跳脫,但是她們卻通過與角色的合二為一,慢慢激發(fā)著自身的獨特性。久而久之,“不夠漂亮”反而成了她們塑造各類角色的優(yōu)勢和深入觀眾內(nèi)心的特點。
比如在日本拿獎拿到手軟的安藤櫻,既演得了按部就班卻積極面對生活的上班族,也能與都市邊緣頹廢女孩無縫對接。在《小偷家族》尾聲,她一場三分鐘素顏哭戲,徹底拋開對“外表”的執(zhí)念,直抵劇中故事的本質(zhì),完成了一場自然卻極具穿透力的情緒張揚,被譽為“刷新影史”。
對演員來說,塑造角色的生動性,比平面模特般的“美”更重要。這些所謂不夠驚艷的女演員,往往能成為“生動性”的最佳注腳。有媒體評價,正因為平淡舒朗的五官,才讓蒼井優(yōu)的微笑更具感染力與親和力。這種靈動卻不張揚的長相,為她的角色加分不少。從古代到現(xiàn)代,在她演繹的一系列女性身上,總是自帶一種“倔強”甚至是“古怪”的精神特質(zhì)——即便身處市井干著最常規(guī)的工作,也能適當(dāng)跳脫,內(nèi)心始終維護著一片不被世俗規(guī)則征服的角落。這讓不少身處俗常,卻心懷純真的觀眾看到了自己,也讓演員通過角色成為越看越美的“第二眼美女”。
這些女演員獨特的美,也與日本影片的拍攝方式有關(guān)。在日本影視作品中,鮮少通過濃重妝容、光線反打、磨皮濾鏡、后期等技術(shù)刻意修飾美化女演員的皮膚與形象。在鏡頭中,演員臉上的每一塊雀斑、每一絲皺紋、每一根白發(fā)都浸漬著歲月的流淌,以及生命的鮮活生動。
反觀觀眾熟悉的另一些影視劇,對所謂美和顏值的追求卻“登峰造極”。一位國內(nèi)電視人曾指出這樣一個普遍的創(chuàng)作誤區(qū):每個人都化著精致的妝容,在燈光下演員的皮膚完美無瑕;女孩們都纖細(xì)苗條,胖一點的則被設(shè)定成為“笑點擔(dān)當(dāng)”;演員們不能上年紀(jì),因為一旦不是“少男少女”,則要直接進化到“爸爸媽媽”。但我們的生活真是這樣嗎?在創(chuàng)作者執(zhí)迷于搭建符合臆想的“美麗樣板房”的時候,真實的生活況味卻被不斷拆解。
生活本身在平淡中有一種樸拙的美——女演員可以不夠驚艷,因為對平凡、平淡和日常的欣賞與書寫,恰恰是對真實生活與個體生命多樣性的一種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