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专区人妻曰韩精品二区_精品人妇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白丝白浆无码性色_2019国产午夜福利精品理论片

虛假訴訟花樣繁多:原被告和和氣氣上法庭
發(fā)布時間:2019-05-28  文章來源:北京晚報 點擊:673548

  原被告和和氣氣“手拉手”上法庭是怎么回事兒?

  虛假訴訟 花樣繁多

  涉及幾千萬乃至上億元財產的重大糾紛鬧上了法院,當事雙方卻和和氣氣、事事配合,全無劍拔弩張的樣子;要拆遷了,忽然眾多家庭紛紛鬧起了“矛盾”,到法院打官司要求分家……北京二中院發(fā)布的調研報告顯示,花樣繁多的虛假、不誠信訴訟已經給正常的司法審判工作帶來了巨大麻煩。

  從立案、審判到執(zhí)行 “假官司”都會出現(xiàn)

  北京二中院立案庭副庭長許英說,2015年5月,法院開始正式實施“立案登記制”,立案過程變得十分簡單。但是,在方便了大量訴訟當事人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少數(shù)當事人和代理人借訴訟之名,行不誠信訴訟之實。

  “在立案、審判、執(zhí)行階段,都能看到不誠信訴訟、虛假訴訟的影子。”許英介紹說,在立案階段,有人身份造假、委托手續(xù)造假,還有人隱瞞了仲裁協(xié)議或者雙方協(xié)議中已有的管轄約定。

  在審判階段,虛假不誠信訴訟就更花樣百出,有的是原被告雙方串通,虛構出并不存在的債務,有的是提供被告虛假地址,以促成缺席審判,更有當事人隱匿、偽造證據,誤導法庭。此外,濫用管轄權異議、申請非必要評估鑒定也是當事人惡意拖延訴訟的主要方式。

  在執(zhí)行階段,常見的則是被執(zhí)行人通過離婚、移轉房產等各種途徑隱匿和轉移財產,或通過假意執(zhí)行和解等拖延執(zhí)行時間等。

  許英說,在二中院處理過的涉不誠信訴訟案件中,涉及虛假調解、偽造證據的案件標的額為幾百萬到上億元不等,標的額普遍較大。這種案子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房屋買賣合同等本身涉及房產的情況,另一類則是雙方惡意串通轉移財產,簽訂的股權轉讓、民間借貸等各類合同。

  在某些時候,法院會在同一時間段內,集中收到來自同一區(qū)域的同類案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即將拆遷的地區(qū)里,忽然有大量當事人向法院提起分家析產的訴訟。這些訴訟當事人的家庭成員之間,其實并沒有發(fā)生爭議,僅希望通過判決得以分戶,從而在與拆遷公司的談判中,“合法”地得到更多拆遷補償款。“還有一類也非常典型:一個企業(yè)或一個當事人,快要破產了,債務狀況嚴重惡化,法院有時候會相繼收到與之有關的大量訴訟,每到這個時候,就得特別注意,其中可能會有部分案件為雙方惡意串通,以幫助債務人轉移財產。”

  二中院執(zhí)行二庭法官連強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咱們打個比方吧。甲欠了乙10萬元,被法院判決或仲裁裁定還錢。甲正好有10萬元,他是不是應該直接還錢?”連強作出了一個假設:“如果甲不想還錢,他除了抗拒執(zhí)行,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司法實踐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做法:甲和丙去進行一個虛假仲裁,說是欠了丙1000萬元。于是,甲在名義上的債務就是1010萬元了,可他只有10萬元的執(zhí)行能力,這10萬元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要按照比例分配給乙丙二人。那么能分配到真實債權人乙身上的,還有多少?”

  出于封堵這種漏洞的考慮,去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相關的司法解釋,賦予“案外人”提出“不予執(zhí)行仲裁裁決”的權力。“仲裁裁決下達之后,以前只有被執(zhí)行人認為裁決有問題的時候,才有權力向法院提出‘不予執(zhí)行’。新的司法解釋是讓受到這個裁決影響的另外一個人也能夠獲得法律的保護。最高院創(chuàng)設這個司法解釋,目的就是要打擊虛假仲裁。”

  提交假證據誤導法庭 當事人被罰款5萬元

  除了從頭到尾都是原被告雙方串通的虛假訴訟外,即使雙方當事人是真的要打官司,其間發(fā)生的“不誠信”行為也不罕見,其中更以向法院提交假證據、誤導審判方向危害最大。

  駱某與張某因房產糾紛鬧到法院。駱某要求張某返還涉案房屋并支付房屋占用費等。讓駱某沒想到的是,張某在庭審中說,房子是她自己的,因此不需要返還。為了證明所言屬實,張某向法庭提供了銀行結算憑證及交易流水明細,并請李某出庭作證,堅稱涉案房屋系自己購買所得。一審中,東城法院認可了張某的說法,駁回了駱某的訴求。

  駱某驚訝之余,向北京二中院提起了上訴,并遞交申請,要求法院查明銀行交易事實。隨后,法院向相關銀行調取了張某的賬戶交易明細,并查詢了涉案匯款業(yè)務憑證,發(fā)現(xiàn)交易明細中不存在張某提交的匯款業(yè)務。此外,證人李某在出庭作證時曾稱,當天張某曾向李某轉賬25萬元,有轉賬記錄。但經法官釋明利害關系和法律后果后,李某改口稱,其對案件事實記不清了,至于25萬元的轉賬,是他為了給母親治病而向張某借的錢。

  法院在判決書中明確寫明:張某虛構事實并提交偽造、變造的銀行結算憑證及個人交易明細,致使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妨害了人民法院正常的審判活動。張某在審理中認識到其行為的錯誤及危害性并書寫了悔過書,對此本院罰款以示懲戒。望各方今后均能遵守法庭規(guī)則、履行訴訟義務。

  在審理期間,作為重要證人的李某在法庭要求出庭的情況下,始終拒絕到庭,為此,北京二中院對他予以訓誡,并在生效判決書中如實記錄,對當事人張某作出罰款5萬元的決定。最終,二中院終審,撤銷東城法院一審判決,判令張某將房屋返還給上訴人駱某。

  法院構建成熟審查制度 虛假訴訟難以遁形

  不誠信訴訟、虛假訴訟為何在嚴厲打擊之下,還屢屢發(fā)生?許英說,當事人在面對高額經濟利益的時候,總會有一部分人懷有僥幸心理,特別是在原被告串通起來的案子中,很多人都認為,只要私下說好,法官就不會發(fā)現(xiàn)。“但是,法院自己是有一套成熟制度,來專門應對這類不誠信訴訟。”

  相對來說,在立案環(huán)節(jié),虛假訴訟的立案成功率較高,立案庭比較難以發(fā)現(xiàn)虛假訴訟的企圖。而且在立案登記制的大背景下,法院只是負責形式審查,并不會進行實質審查,只有雙方同意調解,且調解過程中表現(xiàn)出與正常案件的當事人不同狀態(tài)的時候,比如雙方過度配合、毫無爭議、只求盡快出具法律文書等情況,才會引起法官的注意。“如果雙方這么配合,完全可以自行解決問題了,為什么還非要到法院來走這么一道手續(xù)?一般碰到這種情況,我們會給予更多的關注,一旦發(fā)現(xiàn)雙方串通,則會根據法院系統(tǒng)的信息共享渠道進行查詢,看當事人是否是要利用法院判決或調解書,規(guī)避什么法律義務。”

  進入審判階段之后,對虛假訴訟的關注度會更高,雙方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特殊關系,涉及的交易行為是否真實存在等重點問題,都會有實質性審查。許英說,即使如此,許多案件最后還是需要利益受損的當事人在察覺利益已經受到損失之后,再來向法院反映。

  但是,如果案件的原被告雙方并未侵犯到某一個個人的利益,而是如拆遷前分家一樣,是希望獲得不正當?shù)念~外權益,又該如何處理呢?法官助理祁哲洋說,沒有“私權”受害者,坑害的是國家利益或集體利益的情況下,被侵害的主體也可以向法院反映,法院也會對這樣的案情進行實質性審查。例如拆遷之前的集中分家,也曾在司法審判實踐中予以過駁回。

  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聯(lián)合出臺《關于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將實踐中常見的民事虛假訴訟手段均納入了刑法范疇,加大對虛假訴訟的打擊力度。不誠信訴訟可能構成的罪名有虛假訴訟罪,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詐騙罪,拒不執(zhí)行生效判決、裁定罪等。伴隨司法公開力度的加大和社會誠信體系的完善,不誠信訴訟除可能造成金錢損失和自由喪失外,還可能會在誠信記錄上永遠留下污點,影響日后正常生活。

  許英表示,不誠信訴訟并非一件小事。根據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偽造、毀滅證據、惡意串通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逃避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視情節(jié)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還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本報記者 安然(北京晚報)